18700876605/15229020818
欢迎来到陕西豪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官网!1 钢柱 (1)钢柱和钢筋混凝土基础螺栓连接,支撑面标高允许偏差±3mm,水平度允许偏差1/1000;预埋螺栓标高偏差控制在+5mm 以内:预留孔中心偏移10mm 以内。
1 钢柱
(1)钢柱和钢筋混凝土基础螺栓连接,支撑面标高允许偏差±3mm,水平度允许偏差1/1000;预埋螺栓标高偏差控制在+5mm 以内:预留孔中心偏移10mm 以内。
(2)钢柱定位轴线允许偏差1mm;钢柱底座位移允许偏差3mm;柱底标高允许偏差2mm;钢柱垂直度允许偏差≤H/1000(H 为钢柱的高度)并不大于10mm。
(3)地脚螺栓螺栓中心偏移允许误差5mm 以内,螺栓露出长度允许误差+30mm,螺纹长度+30mm。
(4)首节钢柱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垂直度、标高和轴线位置校正,钢柱的垂直度可采用经纬仪或线锤测量;校正合格后钢柱应可靠固定,并应进行柱底二次灌浆,灌浆前应清除柱底板与基础面间杂物。
(5)首节以上的钢柱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轴线直接引上,不得从下层柱的轴线引上;钢柱校正垂直度时,应确定钢梁接头焊接的收缩量,并应预留焊缝收缩变形值。
2 钢梁
(1)同一根梁两端顶面高差L/1000(L 为钢梁的长度)且≤5mm。高强度螺栓外露丝扣不少于2 扣,选用的高强度螺栓公称长度为连接板层总厚度与附加长度总和。梅花头未拧掉数量≤5%,顶紧接触面面积≥70%,且边缘**间隙不应大于0.8mm。对接焊缝错边≤2mm,焊缝余高≤3mm,焊缝间隙偏差≤2mm。
(2)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H/1000 且不应大于25mm,主体结构的整体平面弯曲L/1500 且不应大于25mm。
(3)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在结构构件中心位置调整后进行,其穿入方向应以施工方便为准,并力求一致。
(4)钢梁宜采用两点起吊;当单根钢梁长度大于21m,采用两点吊装不能满足构件强度和变形要求时,宜设置3~4 个吊装点吊装或采用平衡梁吊装,吊点位置应通过计算确定。
(5)钢梁可采用一机一吊或一机串吊的方式吊装,就位后应立即临时固定连接。
(6)钢梁面的标高及两端高差可采用水准仪与标尺进行测量,校正完成后应进行**性连接。
3 楼承板
(1)铺设前对弯曲变形者应矫正好,钢梁顶面要保持清洁,严防潮湿及涂刷油漆未干。
(2)安装楼承板前,应在梁上标出楼承板铺放的位置线。铺放楼承板时,相邻两排楼承板端头的波形槽口应对准。吊装就位后,楼承板先从钢梁已弹出的起铺线开始,沿铺设方向单块就位,到控制线后应适当调整板缝。
(3)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的要求来散板与调整位置,板的直线度为单跨**偏差10mm,板的错口要求<5mm,检验合格后方可与主梁连接。
(4)楼承板的铺设方向应垂直于小次梁方向铺设,在主梁处断开,搭接不小于50mm。
(5)不规则面板的铺设根据现场钢梁的布置情况,以钢梁的中心线进行放线,然后在放出控制线,得出实际要铺设楼承板的面积,再根据楼承板的宽度进行排版。之后再对楼承板进行放样、切割。将楼承板在地面或平台上进行预拼和,发现有咬合不紧和不严密的部位要进行调整。按照实际排版图进行铺设,连接固定。
(6)挡板、收边板与封边板安装为防止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漏浆,保持楼承板密封严密和四边结构尺寸。挡板、收边板与封边板的厚度不小于4mm。
(7)钢筋桁架楼承板:
1)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楼板连接钢筋、支座钢筋及与钢筋桁架垂直方向的钢筋,并应将其与钢筋桁架绑扎采用双丝双扣绑扎牢固。连接钢筋、支座钢筋按设计图要求放置。与钢筋桁架垂直方向的钢筋上筋应根据设计图放在钢筋桁架上弦钢筋的下面或上面,下筋应放在钢筋桁架下弦钢筋的上面。
2)钢筋桁架铺设**面积后,必须及时绑扎连接钢筋、支座钢筋及与钢筋桁架垂直方向的钢筋,确保楼承板连成一个整体。
3)楼承板开孔处必须按设计要求设洞边加强钢筋及边模,待楼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拆除模板后,方可切断钢筋桁架的钢筋。如果混凝土泵送管穿过楼板,开洞处必须切断钢筋桁架时,应在洞口两侧切断的钢筋桁架下方设置临时支撑。
4 压型钢板
(1)压型金属板、泛水板、包角板和屋脊盖板等应固定可靠、牢固,防腐涂料涂刷和密封材料敷设应完好,连接件数量、规格、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扣合型和咬合型压型金属板板肋的扣合或咬合应牢固,板肋处无开裂、脱落现象。
(3)连接压型金属板、泛水板、包角板和屋脊盖板采用的自攻螺钉、铆钉、射钉的规格尺寸及间距、边距等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4)屋面及墙面压型金属板的长度方向连接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端应设置在支承构件(如檩条、墙梁等)上,并应与支承构件有可靠连接。当采用螺钉或铆钉固定搭接时,搭接部位应设置防水密封胶带。压型金属板长度方向的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当采用焊接搭接时,压型金属板搭接长度不宜小于50mm。
(5)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与支承结构的锚固支承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钢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mm,在混凝土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75mm,端部锚固件连接应可靠,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6)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侧向在钢梁上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5mm,在设有预埋件的混凝土梁或砌体墙上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mm;压型钢板铺设末端距钢梁上翼缘或预埋件边不大于200mm 时,可用收边板收头。
(7)压型金属板屋面、墙面的造型和立面分格应满足设计要求。
(8)压型金属板屋面应防水可靠,不得出现渗漏。
(9)压型金属板安装应平整、顺直,板不应有施工残留物和污物。檐口和墙面下端应呈直线,不应有未经处理的孔洞。
(10)连接压型金属板、泛水板、包角板和屋脊盖板采用的自攻螺钉、铆钉、射钉等与被连接板应紧固密贴,外观排列整齐。
5 方管檩条
(1)构件表面干净,无疤痕、泥沙等污垢,涂层完好、无脱落,无变形。
(2)墙架立柱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允许偏差≤10mm;墙架立柱垂直度允许偏差≤H/1000,且≤10mm。
(3)檩条、墙梁的间距允许偏差≤±5.0mm;檩条、墙梁的弯曲矢高允许偏差≤L/750,且≤10.0mm(L 为檩条、墙梁的长度)。
6 节点加固
(1)固定支架安装后应无松动、破损、变形,表面无杂物。检查数量:按固定支架数抽查5%,且不得少于20 处。
(2)变形缝、屋脊、檐口、山墙、穿透构件、天窗周边、门窗洞口、转角等部位的连接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3)压型金属板搭接部位、各连接节点部位应密封完整、连续,防水满足设计要求。
(4)变形缝、屋脊、檐口、山墙、穿透构件、天窗周边、门窗洞口、转角等连接部位表面应清洁干净,不应有施工残留物和污物。
(5)固定支架数量、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紧固件固定应牢固、可靠,与支承结构应密贴。
7 外墙板
(1)板面清洁,无胶痕、油污,无明显划痕、磕碰、伤痕等。
(2)墙体外观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接缝顺直。
(3)孔洞位置准确、套割方正、边缘整齐。
(4)墙体垂直度≤5mm,横向平整度≤5mm。
(5)接缝处平面度偏差不大于2mm。
(6)洞口每米长度内水平度偏差≤3mm,每米长度内垂直度偏差≤3mm。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1 钢柱 (1)钢柱和钢筋混凝土基础螺栓连接,支撑面标高允许偏差±3mm,水平度允许偏差1/1000;预埋螺栓标高偏差控制在+5mm 以内:预留孔中心偏移10mm 以内。
1 钢柱
(1)钢柱和钢筋混凝土基础螺栓连接,支撑面标高允许偏差±3mm,水平度允许偏差1/1000;预埋螺栓标高偏差控制在+5mm 以内:预留孔中心偏移10mm 以内。
(2)钢柱定位轴线允许偏差1mm;钢柱底座位移允许偏差3mm;柱底标高允许偏差2mm;钢柱垂直度允许偏差≤H/1000(H 为钢柱的高度)并不大于10mm。
(3)地脚螺栓螺栓中心偏移允许误差5mm 以内,螺栓露出长度允许误差+30mm,螺纹长度+30mm。
(4)首节钢柱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垂直度、标高和轴线位置校正,钢柱的垂直度可采用经纬仪或线锤测量;校正合格后钢柱应可靠固定,并应进行柱底二次灌浆,灌浆前应清除柱底板与基础面间杂物。
(5)首节以上的钢柱定位轴线应从地面控制轴线直接引上,不得从下层柱的轴线引上;钢柱校正垂直度时,应确定钢梁接头焊接的收缩量,并应预留焊缝收缩变形值。
2 钢梁
(1)同一根梁两端顶面高差L/1000(L 为钢梁的长度)且≤5mm。高强度螺栓外露丝扣不少于2 扣,选用的高强度螺栓公称长度为连接板层总厚度与附加长度总和。梅花头未拧掉数量≤5%,顶紧接触面面积≥70%,且边缘**间隙不应大于0.8mm。对接焊缝错边≤2mm,焊缝余高≤3mm,焊缝间隙偏差≤2mm。
(2)主体结构的整体垂直度H/1000 且不应大于25mm,主体结构的整体平面弯曲L/1500 且不应大于25mm。
(3)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在结构构件中心位置调整后进行,其穿入方向应以施工方便为准,并力求一致。
(4)钢梁宜采用两点起吊;当单根钢梁长度大于21m,采用两点吊装不能满足构件强度和变形要求时,宜设置3~4 个吊装点吊装或采用平衡梁吊装,吊点位置应通过计算确定。
(5)钢梁可采用一机一吊或一机串吊的方式吊装,就位后应立即临时固定连接。
(6)钢梁面的标高及两端高差可采用水准仪与标尺进行测量,校正完成后应进行**性连接。
3 楼承板
(1)铺设前对弯曲变形者应矫正好,钢梁顶面要保持清洁,严防潮湿及涂刷油漆未干。
(2)安装楼承板前,应在梁上标出楼承板铺放的位置线。铺放楼承板时,相邻两排楼承板端头的波形槽口应对准。吊装就位后,楼承板先从钢梁已弹出的起铺线开始,沿铺设方向单块就位,到控制线后应适当调整板缝。
(3)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的要求来散板与调整位置,板的直线度为单跨**偏差10mm,板的错口要求<5mm,检验合格后方可与主梁连接。
(4)楼承板的铺设方向应垂直于小次梁方向铺设,在主梁处断开,搭接不小于50mm。
(5)不规则面板的铺设根据现场钢梁的布置情况,以钢梁的中心线进行放线,然后在放出控制线,得出实际要铺设楼承板的面积,再根据楼承板的宽度进行排版。之后再对楼承板进行放样、切割。将楼承板在地面或平台上进行预拼和,发现有咬合不紧和不严密的部位要进行调整。按照实际排版图进行铺设,连接固定。
(6)挡板、收边板与封边板安装为防止楼板混凝土浇筑时漏浆,保持楼承板密封严密和四边结构尺寸。挡板、收边板与封边板的厚度不小于4mm。
(7)钢筋桁架楼承板:
1)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楼板连接钢筋、支座钢筋及与钢筋桁架垂直方向的钢筋,并应将其与钢筋桁架绑扎采用双丝双扣绑扎牢固。连接钢筋、支座钢筋按设计图要求放置。与钢筋桁架垂直方向的钢筋上筋应根据设计图放在钢筋桁架上弦钢筋的下面或上面,下筋应放在钢筋桁架下弦钢筋的上面。
2)钢筋桁架铺设**面积后,必须及时绑扎连接钢筋、支座钢筋及与钢筋桁架垂直方向的钢筋,确保楼承板连成一个整体。
3)楼承板开孔处必须按设计要求设洞边加强钢筋及边模,待楼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拆除模板后,方可切断钢筋桁架的钢筋。如果混凝土泵送管穿过楼板,开洞处必须切断钢筋桁架时,应在洞口两侧切断的钢筋桁架下方设置临时支撑。
4 压型钢板
(1)压型金属板、泛水板、包角板和屋脊盖板等应固定可靠、牢固,防腐涂料涂刷和密封材料敷设应完好,连接件数量、规格、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扣合型和咬合型压型金属板板肋的扣合或咬合应牢固,板肋处无开裂、脱落现象。
(3)连接压型金属板、泛水板、包角板和屋脊盖板采用的自攻螺钉、铆钉、射钉的规格尺寸及间距、边距等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4)屋面及墙面压型金属板的长度方向连接采用搭接连接时,搭接端应设置在支承构件(如檩条、墙梁等)上,并应与支承构件有可靠连接。当采用螺钉或铆钉固定搭接时,搭接部位应设置防水密封胶带。压型金属板长度方向的搭接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当采用焊接搭接时,压型金属板搭接长度不宜小于50mm。
(5)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与支承结构的锚固支承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钢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mm,在混凝土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75mm,端部锚固件连接应可靠,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6)组合楼板中压型钢板侧向在钢梁上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5mm,在设有预埋件的混凝土梁或砌体墙上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50mm;压型钢板铺设末端距钢梁上翼缘或预埋件边不大于200mm 时,可用收边板收头。
(7)压型金属板屋面、墙面的造型和立面分格应满足设计要求。
(8)压型金属板屋面应防水可靠,不得出现渗漏。
(9)压型金属板安装应平整、顺直,板不应有施工残留物和污物。檐口和墙面下端应呈直线,不应有未经处理的孔洞。
(10)连接压型金属板、泛水板、包角板和屋脊盖板采用的自攻螺钉、铆钉、射钉等与被连接板应紧固密贴,外观排列整齐。
5 方管檩条
(1)构件表面干净,无疤痕、泥沙等污垢,涂层完好、无脱落,无变形。
(2)墙架立柱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允许偏差≤10mm;墙架立柱垂直度允许偏差≤H/1000,且≤10mm。
(3)檩条、墙梁的间距允许偏差≤±5.0mm;檩条、墙梁的弯曲矢高允许偏差≤L/750,且≤10.0mm(L 为檩条、墙梁的长度)。
6 节点加固
(1)固定支架安装后应无松动、破损、变形,表面无杂物。检查数量:按固定支架数抽查5%,且不得少于20 处。
(2)变形缝、屋脊、檐口、山墙、穿透构件、天窗周边、门窗洞口、转角等部位的连接构造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3)压型金属板搭接部位、各连接节点部位应密封完整、连续,防水满足设计要求。
(4)变形缝、屋脊、檐口、山墙、穿透构件、天窗周边、门窗洞口、转角等连接部位表面应清洁干净,不应有施工残留物和污物。
(5)固定支架数量、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紧固件固定应牢固、可靠,与支承结构应密贴。
7 外墙板
(1)板面清洁,无胶痕、油污,无明显划痕、磕碰、伤痕等。
(2)墙体外观平整、光滑、色泽一致、接缝顺直。
(3)孔洞位置准确、套割方正、边缘整齐。
(4)墙体垂直度≤5mm,横向平整度≤5mm。
(5)接缝处平面度偏差不大于2mm。
(6)洞口每米长度内水平度偏差≤3mm,每米长度内垂直度偏差≤3mm。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